搜索
查看: 24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朱自清之死之思考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275

积分

初段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23:13:1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儿子读到朱自清的《匆匆》,我和他说,朱自清很有民族气节,不吃美国救济粮而死。儿子问,那他为什么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不吃救济粮为什么就有气节?一时语塞,我确实不知道。上网查了一下,知道是因为美国人对战后的日本采取扶植政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聘用日本前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为军事顾问,学生举行示威,吴晗等发起不吃美国救援面粉的抗议活动,当时已病重的朱自清签名参加了抗议活动。过了不久朱自清去世。

在这些背景材料中,提到朱自清当时已经胃穿孔,食量很小。对于一个在贫病交加处境的人来说,粮食的意义不言而喻,签名展示了骨气。在后来的过程中,朱自清也的的确确没有吃美国的救济粮,但是不是因没吃救济粮而死了,我看就未必了。朱自清得的是严重的胃病,有粮食也照样生命垂危,何况没有美国的救济粮,难道中国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粮食,又为什么签名的教授那么多,朱自清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却独独饿死朱自清一个人呢?在我看来,朱自清之死与不吃救济粮两件事隔得太近,造成世人是因不吃救济粮而死的印象了。很多的资料,在陈述这件事情时,采用的表达一般也是暧昧的说朱自清死之前不吃救济粮而已,没有将二者进行因果联系。

采用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方式抗议美国,从现代的眼光看,真不知道对美国或国民政府的政策有何影响,颇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大概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功利主义,只要能表达气节,只要能抒发愤激之情,表明态度与立场,是不会去考虑有没有政治效果的,这正是他们的层次比我们高的地方。

古代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有不吃嗟来之食高士,解放前又有朱自清等不吃美国救济粮,在如今,无论美国再怎么得罪中国,都没见人发动起来不吃肯德基和麦当劳,这可还是要花钱去买的玩意。一对比就知道现代中国人的现实与麻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75

积分

初段

沙发
发表于 2017-5-3 08:56:38 |只看该作者
对献身国家民族利益而死的人,我们要封为:烈士!足见士这个称谓举足轻重。应当说,每一个列为士阶层的人,都应怀有“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那么在古代,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士呢?孔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弟子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王子垫问孟子:“士何事?”孟子:“尚志。”曰:“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如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又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古训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视为士的做人原则。可见,士应当是有毅力、百折不挠、危急情况能献出生命、不贪利益、无论穷富都守道义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举报邮箱:1264501412@qq.com|举报电话:19113233640|12377.cn|棋魂围棋网 ( 蜀ICP备:2023038626号-2 )

GMT+8, 2025-10-31 05:17 , Processed in 0.0211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