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99 于 2013-12-16 13:14 编辑 
 漫漫围棋路  悠悠兄弟情--我与常迟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 ,他的论坛昵称是常迟.
 首次见到常迟是在20多年以前,那时候的我们代表同一个乡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从而就此结识。期间有个小插曲----我们在招待所相互之间穿错裤子,闹了几个笑话,以至于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碰巧就分到同一个班级了,于是俺就有机会堂而皇之的做起了“领袖”(班长),期间他上学经常迟到,所以他就自我解嘲为:“常迟”---是为他以后昵称和笔名的由来。
 那时的常迟是有才气的 他爽朗大气  年少轻狂 于是自诩文豪在世,同时又书法极好。他经常在黑板上不时卖弄板书 ,于是有了一群小小的粉丝,记忆中那时候的常迟写过一些黑板报的。
 有一天 他忽然弄了几张硬纸板折叠起来 乱写一通,最后做个封皮,上面赫然写着“天下第一狂草”的字样,落款自然是“**大文豪常迟“之类的云云。(现在他是文采极好,书法反而没有以往那么出众,他在新浪设立了一个随心所欲的博客:小僧不吃素 是为新浪名博之一)
 或许是在那个小圈子中,我们都是学习成绩较为出众的缘故吧,同时许多性格上接近,我们很快成为死党  嬉笑怒骂 无所不谈,一直延续到至今。
 那时候的我们都是意气风发,自诩都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杰,
 有一次放学的时候,我们经过学校门口有个小摊,恰好卖着小甜饼,恰好一角钱一个 ,于是常迟拿出身上仅有的两角钱买了两个,一人一个。我至今都觉得那时我有史以来最香甜的面饼了,香酥可口 回味无穷。穿过一片田野的时候,我们相互说着“苟富贵,莫相忘”之类的“誓言 ”于是整个苍茫的田野上都弥漫着欢快的笑声,直到现在我的耳边依然在回响 。 现在想起来 那时候的我们真有一些陈胜吴广的情怀啊!
 
 有一天,常迟托朋友在“大城市”买了一副围棋,黑白两色,玻璃子的,反射的光辉耀人眼目---那个时候我还不会下围棋,而他已经略通围棋了,不过当时他小心翼翼的擦拭那些玻璃子的表情还是让人很羡慕的----那时的我对于围棋毫无兴趣。
 上了高中以后 我们就此分离。时有断断续续的书信往来--不得不提的是那个时候社会开始兴起bp机--大致是需要先和bp机寻呼台打电话说明找某人 然后寻呼台的服务小姐再转给这个bp机上告诉有人找你。 几百元一个的样子在当时属于天价了---幸运的是我们一直没有机会领略这种在当时看来极为先进的通讯方式。
 几年以后,我去了湖北武汉一所院校学习,常迟则在本省的一所高校就读,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偶尔书信中的交流无非是叙旧谈心,吹牛侃大山,与围棋是毫无关联。实际上我真正接触围棋室上了大二,期间有一次看见兄弟宿舍的两大“天元”各执黑白,其中一位“天元”一个扭羊头从东边跑到西边,最后羊头西边的墙上,然后哗啦一下羊群就灰飞湮灭了。 得胜的灰太狼则得意洋洋的说这种抓羊的方法是什么秘籍之类的话,一旁则是垂头丧气的懒羊羊还在探索逃跑的方向--当时感觉很震撼,于是一个绝世的大高手开始启蒙了 几乎是在无师自通和毫无征兆情况下,好比《功夫》之中的星爷一样 无意之中被火云邪神打通任督二脉 成就了一代武圣---那就是我了。我在围棋上的进步是如此之快,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短短几天就将左右宿舍的各大“天元”打个落花流水--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摆的其实都是石头子,一道石墙贯穿南北然后再拉回来中间圈住一些散乱的小羊如此而已。
 
 后来在书信中,常迟得知我会下围棋,并和他一样都成为左邻右舍独孤求败的“绝世高手”的时候,十分高兴,于是那个时候我们都憧憬着叶孤城和西门吹雪决战紫禁之巅一统棋坛。在书信中,也邮寄了双方最近各自下的几盘棋,相互争论棋盘上各自的得失。我们都同时欣喜地发现对方下的不是“缓手”就是“恶手”要不就是“败着”,都对取胜对方充满极大的信心,中间也有过书信上的对弈,可惜的是最终那盘对局在信中并没有下完,就因为实际中的面临的决战不了之。
 我们约定在寒假期间进行巅峰对决--地点不在日本的镰仓,而在东北的荒偏乡村,那里是我和他的家乡。
 期盼已久的决战终于即将来临,那一次的假期 我穿越大半个中国回到家乡,放下包裹,尚未安顿好就告别家人匆匆地骑着一辆吱嘎吱嘎作响的自行车,兴冲冲地奔赴一统棋坛的征途。凛冽的寒风 晶莹的飘雪, 白皑皑的原野 ,古朴的乡村--那时候东北的天气好冷,零下三十度,乡村尤甚,小路上有的地方厚雪没到膝盖,十几里的路程我要在冰天雪地中跋涉一个多小时,直到现在我还纳闷 当时怎么没有想到去打车奔赴赛场?难道不知道养精蓄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或许是成就棋坛伟业的道路上都是要经历一些磨砺和苦难吧。
 
 我的终点站 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乡村,以前我也来过多次 ,不同的是这次多了一层更深的意义。
 那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几间砖瓦稻草混合的普通乡村民宅,无需问路 无需迎接 只是在外面喊了一声:“芝麻芝麻开门吧”于是就出现几张笑容洋溢的脸---他的父母 他的姐姐和外甥 自然还有我的“对手”大文豪-常迟了
 。对于我这个“客人”,  作为主人的常迟及他的家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 情谊浓浓淳朴的民风总是让我感动不已。
 在那顿简洁大气的晚餐上我们决定了今后的棋坛走向 ,由我们二人瓜分棋坛的所有头衔 轮番争夺名人(7番),棋圣(7番) ,天元(5番),本应坊(5番),擂争十番棋等等。每半年或者一年轮番挑战,最后以头衔多者决定当今的棋坛第一人。。。。。。
 
 没有记者的采访  没有长枪短炮的闪烁  没有赛前的热身。
 倒是巅峰对决的双方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不约而同的地谈了一下在成就全冠王的梦想之后的故事--以后应该如何继续对局,需要让子?
 一副简洁的玻璃围棋   一块手工划线的薄木板   在一席东北偏屋的火炕上,一张粗糙的方桌两侧 我们相视而坐 ---一统棋坛的决战终于开始了,
 我知道的,我们之间终将会出现棋坛史上的第一人 ,那一惨烈的碰撞将是电光火石,石破天惊,于是苍野中的黑幕被撕裂 ,刹那间光芒万丈 ---大英雄诞生了!
 那一刻 我们所留下的棋谱也将天地动容, 鬼哭神泣,人鬼神共愤!......
 初一交手,我们就惊讶地发现对方的棋力绝非在书信中所体现的那么孱弱不堪一击,我们双方的棋力居然是如此的接近!!
 常迟棋形厚重擅长 厚味薄发 不战屈人--依稀当中颇有老聂和武宫的影子;我的棋轻灵飘忽 柔韧腾挪 强手不断 是马晓春赵治勋的集大成者!
 天元5番棋下来,双方你来我往 ,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 居然几次出现半目胜负。
 常迟最后幸运的以3:2险胜,常迟获得天元---因常迟是王姓 所以下次对局就改称“王天元”,于是下届天元战中,本九段只能悲催地充当挑战者的角色了。
 一个5番棋热身下来,我们都对对手有了一定的敬意,算是惺惺相惜?---对手绝非不堪一击,战术上要非常重视才行呀!
 在接下来的7番名人战中,我经过无数次的艰辛缠斗,腾挪闪转,终于在最后的关头一个官子透点妙手,先手逆收对手的一路扳粘 ,击败强悍的对手王天元 以4:3夺得名人,于是李九段就成为了“李名人”----在以后的交流中,王天元多次不无沮丧的说:“其实他最看重的是名人,名人的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力最大呀”值得一提的是,自此以后的多年决战中李名人多次卫冕,按照日本棋院惯例,获得“终身荣誉名人”,自此以后,我的称呼就成为了“李名人”。
 随后的本应坊战和十番战 王天元和李天元各得其一,战绩上也平分秋色。
 这里需要特别补充的是:为我们的对局时间跨度是从早上6,7点钟起床开始,把铺盖卷起来 简单洗漱,马上开始对局,中间8点多一点开始早餐,早餐后接着下,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再加上当时的历史环境还没有可以足以动摇我们"棋坛地位"的“支招”产生,所以从来没有封盘。
 为了产生旷世流芳,万众粉丝敬仰的名局,我们每盘棋都尽可能呕心沥血体现王天元和李名人的真实水平,以免贻笑大方。
 我们的对局,经常持续到深夜,甚至我们睡觉的时候,脑袋里也满是一堆堆黑白子----成就李名人和王天元一样的的大棋士何其艰辛啊!真是很羡慕现在那些一周只对局一两盘棋就成为“名人”“天元” 拿着丰厚对局奖金职业棋手生活呀!或许,生活中偶尔也需要一点运气,运气差点的 只能获得一两个人承认的头衔吧,悲催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