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棋魂战事多,故事多。这不,一场帮派擂台赛掀起“血雨腥风”无数。其中,最让人诧异的,非万木草堂堂主莫属。 话说此堂主率平阳虎队于5月15日晚间大战湘雨啸啸队,遭遇2:9惨败,心中不平,故连夜疾书一篇“愿得幽兰只为操”。通篇名人、典故,其博学多识让我等才疏学浅之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更让各位看官乍一看就觉得堂主的“节操”很好,“操”得理所当然。出于学习之心,本人特认真地查找了《幽兰》和“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方知堂主曲解原意,诱骗世人,以正其龌龊之心。典故是这样的: 其一:蔡邕《 琴操》云:“《 猗兰操》者, 孔子所作也。 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 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 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 暗蔽,不知贤者。年纪 逝迈,一身将老。’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 兰云。” 这个典故是说孔子 周游列国,却没有一个国家肯重用他,在 归途中见到 幽谷中盛开的兰花,于是感慨地说:兰本是 香花之王,如今却与野草丛生在一起,正像 贤德之人 生不逢时一样,因此停车抚琴,并吟了堂主引用的那段诗词。孔子云幽兰,是伤感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与“节操”“操”毫无关联。 其二:《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对梁惠王说:”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弃兵甲,拖着刀枪,赶紧逃命。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这个典故的寓意是说: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就这么两个典故,在万木草堂堂主说起来,就成为了向往春秋战国时期的君子风和指责湘雨啸啸队的利器,其意不过是指责湘雨啸啸队的大胜,没有放过逃到50步之外的堂主,没有君子之风,没有操守,该“操”。而且还拿出了自己请枪手就会告诉对方来佐证其荒唐的谬论。 试想,棋魂的帮派擂台赛,不就是让大家在棋上过过招,争个胜负,图个快乐么?参赛,就已经是“宣战”,何来再下战书之说?比赛用的是公号,每一场比赛,每个号都不一定是同一个人,这是常识,其实就是个个都是枪手,区别只是谁的枪手更厉害而已。难道每个队都要公告,我请了谁谁谁么?湘雨啸啸队遵守比赛规则,全力以赴夺取胜利,赢得光明磊落,为赛事增添声色,有何可以指责?难道就因为平阳虎队2:9输了,就可以歪曲典故,借孔子、孟子、爱因斯坦、庄子之口辱骂他人吗?那么,游山玩水队八连胜,11:0胜九匹狼之时,又怎么没听到什么刺耳的声音? 故事之此,方知“愿得幽兰只为操”之文,纯属万木草堂堂主自己判断失误而输掉一场志在必得的比赛后,恼羞成怒而作。此文一出,天下皆哗,何故?其一,堂主心胸狭隘,输不起,不配下围棋;其二,输了就骂,毫无修养,不配做棋友会领导;其三,歪曲典故,掩饰自己粗口,装高雅,实则下流无耻;其四,诱导观众,为自己虚张声势,虚伪卑鄙。 万木草堂堂主自称非君子,这是实话,但又说自己不是小人,其所作所为不是小人又是什么?真是贻笑大方!不过,堂主毕竟是比赛惨败的可怜之人,虽有可恨之处,各位观众也就当作笑话看了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