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3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故事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642

积分

二段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3:40: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围棋故事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闲暇娱乐之用,功用或许不可随意放大。比如说围棋,很多人当它是很好的益智养性的游戏。这个缘故,很多家长们都乐于将幼童送往围棋学校学习,期待能对开发智力有所帮助。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益智养性似乎是围棋起源诸说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一个。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引用《世本》称,围棋是尧为了调教自己的儿子丹朱而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想到,事与愿违。据《尚书》,丹朱并没成为什么好货色,反而坏事做绝。如果硬是要把围棋和丹朱联系起来,大概只能说明:围棋不仅不能养性,反而会乱性,不仅不能益智,反而会使人颠狂。或者说,丹朱身上收获的正是跳蚤。
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讲究的是形、势、力、气、攻、守、死、活等。这些都与用兵之理俨然相通。所以,围棋对兵战多有启示。东汉桓谭曾这样说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兵法之类。”(《新论》)东汉马融在《围棋赋》中也说:“略观围棋,法于用兵,三尺之局,为战斗场”。因为与用兵之理彷佛,围棋在古代是很多军事将领的主要爱好。关羽在刮骨疗毒时弈棋,表现出勇敢,谢安在淝水之战前弈棋,表现出镇定。
围棋的确是带有杀戮性的游戏,只是这种杀戮和直接拿刀拿枪不同。至少,桓谭、马融告诉了我们围棋所散发出的另外一面。
从桓谭等人的记载可见,围棋之戏至少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就已出现。也有人举出《左传》的一段记载,认定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围棋:“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他们认定其中所弈之棋就是围棋,这当然会遭到另外一些人的反对,为什么不会是象棋、五子棋之类。这样的反驳非常有力。
甘肃永昌马家窑文化遗址(距今至少五千年)的出土证明,围棋的产生可能很早很早。马家窑文化遗存中有9×9、10×10、13×13棋盘图案,据专家说,这很可能就是早期围棋棋盘。
此外,还有一些人将古人占卜天象作为围棋的起源。古人曾以坐标的方式记测天体位置,于是有了棋盘的雏形。四方代表四季,九星则代表九天。而那些记载天体的坐标点,就是原始的棋子。并且,初期大概只有一色棋子,后来才有了到黑白双色。
很多人将围棋视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一种工具。可以这么认为,但不宜过于拔高。说到底,围棋只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同其他的许多类游戏一样,具有着它难以克服的一些弊端,比如容易使人上瘾,让人们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除了极少数情况,比如三连劫,围棋对局时是一定要分出胜负的。这种设计不容易让对局者保持心态平和,反而容易使人过分追求胜负从而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中。尤其是竞技围棋,个中体现出的残酷的杀戮性,与养性更是差之千里。是故,有人称围棋手为“胜负师”。
可以推测的是,东汉应当是围棋赢得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至少在上层社会是如此情形。因为桓谭、马融等大学者都在谈论它,关羽等上将军也迷上了这一游戏。而魏晋时期可能是围棋获得另外一个强势发展的时期。因为各种围棋故事开始广泛流传,其中有很多是和神仙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形表明,围棋可能自此开始从文人雅士发展到民间各个阶层,也自此开始具有了一丝禅味。
据说东汉之时就流传有“烂柯”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
晋朝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才想起来砍柴的事情,于是起身去拿斧子,一看斧柄(旧名柯)已经腐朽,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得凹凸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等他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没有人认得他,提起一些事情,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这个故事主旨应在提升围棋之魅力,把围棋与仙人仙境联系在一起。很多人都说王质是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这则故事生动说明围棋具有吸引人眼球的特点,容易使人着迷。它也许也在教育我们,对围棋一旦着迷就可能会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沧海桑田一般的变化。
显然,如果不是作为专业,我们本不应当对围棋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关注。投入越大,只能说明围棋所具有游戏魅力对我们的吸引和折磨越大,也会导致牺牲越大。将围棋作为专业,注定只能是围棋爱好者的理想或梦想,而非现实。即使是国技,国家似乎也不必供养太多专业棋手,更不必下大力气专门做宣传推广。任其发展,物竞天择,这样才是公平。这样得到的兴盛,才为我们所乐见。
国家供养的专业棋手,可称之为国手。这项制度起源何时,尚且不得而知。有人说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评定“九品”(相当于今天的九段)的制度,国手制度就应当产生了。有人说唐代设立“棋待诏”制度,当是围棋国手产生的最早起源。
唐代著名的“棋待诏”是王积薪,应当可算作我国唐朝时期的一个大国手。有关他的故事很多。传说他的棋艺是从神仙那里学来的。王积薪起初下棋并不出色,但兴趣极大。不只白天泡在棋里,睡觉所梦都是围棋。有一天夜里,王积薪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清龙盘旋于屋顶,龙嘴吐出了九部棋经。他连忙把九部棋经学习一边。不久,龙走书没,王积薪一着急就醒了,这才发现是个梦。即使是梦,棋经的内容依然历历在目,王积薪按照记忆把他们记录成书,从此每天钻研,棋艺大涨,终成一代国手,由此而被聘为“棋待诏”,每天陪着皇帝下棋。
显然,这又是一个将围棋比附神仙的故事。这种故事无疑给了围棋很多传奇色彩和浪漫气质。将围棋浪漫化或更具禅味,是魏晋以后的人们喜欢做的事情。这应该是一个好现象。在他们看来,围棋对局中黑子和白子的缠绕不是争斗,而是一起创造和谐。现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就持这种观点。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将围棋从残酷的博弈中解脱出来,剔除那些功利色彩和杀戮气氛,增加温良恭谦让。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围棋的本质是什么,似乎也无法说得清楚了。
需要看到的是,当围棋发展到现代阶段,其中承载似乎变得更多,温良恭谦让也在重新丢失。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小小棋盘中演绎了太多的中日韩三国竞争。日本曾一直以围棋老大自居,不料等到聂卫平、常昊师徒出马,日本人立即丢了自信。聂卫平、常昊于是获得“抗日英雄”的称号。本以为中国围棋自此站起来了,没想到半途杀出曹熏铉李昌镐师徒,让中国人很快也丢掉自信。曹熏铉、李昌镐自此成为中国棋手的苦手。这种局面直到今天才渐获改观。这种夹杂了现代恩怨的围棋故事,成为人们新的谈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个了结,也不知道会发展到何方。


附记:
前面发了个“戏说”,这回发个“正经”的吧:借历史故事谈一些自己对围棋的理解。
有朋友催促把披萨店的故事续写下去,个人总觉得还是留点悬念的好,比如包括三高在内几个才女的故事,非得留到逢年过节。更期望店内员工们主动出击,而不是我一个人在乱说一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57

积分

院生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4 14:23:03 |只看该作者
先抢沙发,更像是围棋科普。儒家只是百家的一种,围棋也是百技的一种,上升到某种高度有其自身的内涵恐怕更多是外力的左右。其利弊存乎于心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367

积分

初段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5 07:15:22 |只看该作者
快餐文化的力量太大了。喜欢红泥小火炉的越来越少了,这篇文章肯定不如披萨店来得火爆。

我看了几遍,目的是留做与人吹牛时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

积分

棋迷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5 17:41: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边的星光 于 2013-10-25 17:44 编辑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闲暇娱乐之用。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9

积分

院生

5#
发表于 2013-10-25 18:05:36 |只看该作者
法自然老师通过几个生动的围棋故事讲述了围棋的起源和发展现状,确实算是围棋科普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8

积分

院生

6#
发表于 2013-10-27 08:22:36 |只看该作者
借历史故事谈一些自己对围棋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90

积分

院生

7#
发表于 2013-10-29 08:39:38 |只看该作者
法总老有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0

积分

院生

8#
发表于 2013-11-7 14:34: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九月的小雨 于 2013-11-7 14:36 编辑

从法总的文中学到了围棋起源:围棋是尧为了调教自己的儿子丹朱而发明的一种游戏;东汉应当是围棋赢得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流传有“烂柯”的故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评定“九品”(相当于今天的九段)的制度(国手);当围棋发展到现代阶段:(中日韩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570

积分

四段

9#
发表于 2013-11-7 15:28:47 |只看该作者
哦,原来围棋是这么来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044

积分

五段

10#
发表于 2013-11-8 17:23:2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6

积分

院生

11#
发表于 2013-11-14 14:06:0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举报邮箱:1264501412@qq.com|举报电话:19113233640|12377.cn|棋魂围棋网 ( 蜀ICP备:2023038626号-2 )

GMT+8, 2025-10-31 05:01 , Processed in 0.0232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